close

5歲時,醫生告訴他的父母,他的生命大約只有20年。今年24歲的他,現在就讀研究所二年級,與大學同學外出遊玩、一個人環島旅行,都是生命裡重要的美好回憶,歷經兩次車禍的他積極推動無障礙空間,也以開朗積極的態度,突破了被預期的生命年限。

就讀環球科技大學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研究所的陳彥廷,一個人搭乘計程車前來約定好的地方受訪,他說已很習慣一個人外出。在苗栗出生,從小彥廷便在父親工作的果園裡爬上爬下,還會攀爬到樹上玩,因為住家附近沒有小學願意收他,彥廷離開家人,到彰化和美實驗學校開始住宿生活,最初離家時不但沒有不適應,還因為生活環境從鄉間的一片廣闊、轉換到有斜坡與樓梯的高樓建築,而覺得新鮮不已,「好像是來到遊樂場的心情,學校的斜坡、電梯,什麼都可以玩,還有同學,我玩得雖然開心,老師倒是很頭痛,因為我是玻璃娃娃,擔心我受傷,常罵我不能這樣玩。」

玻璃娃娃 須避免摔倒、骨折

彥廷在3歲時因不太能走而到醫院檢查,原以為是發育遲緩,檢查後發現是先天性成骨發育不全症,因當時尚無正式學名,統稱脆骨症,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玻璃娃娃。5歲時,彥廷意識到自己的行動似乎與其他小朋友有些不同,但並沒有特殊的感覺,「因為不是突然改變,早已經適應自己的身體。」由於家中還有弟弟與妹妹,父母對彥廷的教育與照顧一貫公平,以避免弟妹的情緒反彈,最大的差異,僅只是外出到醫院的次數較多,「因為我很愛在庭院、果園玩,經常受傷。」彥廷開朗的笑著說。

對玻璃娃娃而言,最大的危險是不能摔到、骨折。彥廷在小學時經歷一次嚴重車禍,身體的左半邊幾乎都碎掉,住院一個多月,在家休養了好一段時間,身體狀況仍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情形,「車禍前我還可以自己在地上爬,但車禍之後左半邊沒有力氣,完全無法在地上爬。」但幸好直到高中,彥廷都就讀同一所學校,同學多數是身心障礙者,校園環境的設計考量也較一般住宅更注重便利性。

考上大學、離開彰化到斗六生活,彥廷的生活面臨較大改變,雖然不認為自己與他人不同,但大一時同學因不了解彥廷,會不敢看他或交談,就連分組報告時也沒有同學要和他同組,直到大二後逐漸熟稔,同學才告訴他,是因為擔心彥廷會影響討論進度,哪知道彥廷竟是文書處理高手,報告的文書處理工作,他都一手包辦。

隻身環島 累積生活體驗

隨著與同學們變得熟稔,大學生活也越來越精彩,到市區吃飯、到臺北看展覽,或到高雄過夜旅行,與同學們一同蓄積的快樂,讓他動了想到更多地方看看的念頭,便開始計劃環島。而且,彥廷和多數年輕學子一樣,知道爸媽一定會阻止,直到上火車前,才在月台上撥電話告訴爸爸。

彥廷環島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車與計程車,住宿則是規劃住朋友家或投宿旅館,旅途中的意外,讓他初次睡在路邊過夜,「其實那天已經訂了旅館,但他們看到我是一個人,就說旅館的空間不是很方便,擔心我一個人危險,沒有讓我入住。」樂觀的彥廷心想,既然出來玩,多一些不同的體驗也不錯,他找了有路擋隔離的路邊過了一夜,回想當時他說:「其實也就只有蚊子比較多,但你知道嗎?東部的晚上超安靜的,滿天的星星,很漂亮!」環島也讓他體驗台灣人的溫情,「我在屏東遇到一對夫妻,他們主動跟我搭話,知道我要去青年旅館,就主動說要開車載我去。」有計程車司機很直接,問彥廷為什麼行動不方便還會想一個ㄖ人出門。一個人的環島旅行,讓彥廷對臺灣的人、環境都有更深刻的感受,途中遇到的友善,讓他發現台灣人其實多數很熱心,不完全像是媒體報導的那麼混亂,而在旅途中遇到的不便,則讓他興起推動無障礙空間的想法。

除了上電視、接受採訪分享自身經驗,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自己與大家並沒有太多不同外,彥廷也開始接受學校、團體的邀約四處展開演講。彥廷說,設計無障礙環境的人多半沒有親身經歷,而是參考其他人的說法,所以公共空間的無障礙設計,經常淪為有就好,卻忽略設置的位置是否恰當、坡度是否適中、旁邊是否停滿了機車。彥廷從去年開始召集同學與學弟妹,從學校到斗六市區,只要他走訪後發現實際設置並不方便的無障礙空間,便與夥伴們在那裏演出睡覺的行動劇,傳達「我們的城市睡覺了」的意念,希望這些問題能夠植入人心,啟動更多人對於無障礙空間的思考

環島回來後,在學校外租屋的彥廷某天在打工回家途中,被一個騎車的婆婆撞到,這一次同樣是左手、左腳骨折,彥廷說:「被撞到當時我躺在地上,心想,反正我也玩夠了,」出院後,彥廷回家休養很長一段時間,為了不想讓家人擔心,他從在外租屋搬進學校宿舍,每天外出與回宿舍都會跟父母報告。他與幾位計程車司機變得熟識,外出分享時常搭固定的計程車。

即將畢業的他說,現階段最想做的除了持續推動無障礙空間,也希望有機會可以泡溫泉,未來的3年,他會盡可能到不同的地方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讓更多人或病友了解這個疾病,也希望大家可以在自己的經驗中獲得更積極、樂觀的能量。之後,他希望可以進入企業作文書工作,擴大自己的眼界,而最終,希望能夠自己創業,成立社會企業相關的工作。對於5歲時醫生宣告的生命,他不多想,覺得該來了就會來,只要小心不受傷就好,「我不想讓身體上的限制成為是藉口,或許只是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總是會有方法的。」

達人開講:認識先天性成骨不全症

臺大醫院小兒骨科王廷明主任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俗稱玻璃娃娃或脆骨症,是因為基因變異,造成第一型膠原纖維病變,第一型膠原纖維是形成眼睛鞏膜、骨骼及皮膚的主要組織,患者的骨骼強度會因耐受度不佳,特別脆弱容易造成骨折。

目前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分為八型,此八型中的這是因為有些基因致病成因與其他特徵各有微小的差異,肢體變形的程度也有不同,例如第二型患者骨骼畸形嚴重並且脆弱,容易胎死腹中或在生產時即嚴重骨折導致死亡,程度較輕微者,也有在青春期才診斷出來。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有不少是嬰幼兒時期因經常性骨折,在就診時經由小兒骨科醫師診治、進一步檢查而確診。儘管肝、腎疾病也可能造成骨折,但若因極輕微拉扯,例如換尿布時抬起嬰幼兒雙腳即造成骨折,就必須考慮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可能。骨科分為一般骨科與小兒骨科,但目前小兒骨科在臺灣仍不算普遍,若就診時缺乏警覺,往往也容易被忽略。

對先天性成骨不成症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骨折,並觀察骨骼變形情形,由醫師判斷何時需採取外科手術。在飲食方面必須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與鈣質,這也是孩子在發育期需要的營養素。此外,透過注射雙磷酸鹽的方式能夠強化骨骼,減少骨折的機率,因為骨折需長時間修養,可能造成肌肉萎縮、關節易僵硬的不良結果,更可能因經常性骨折,骨骼沒有良好癒合,由能夠行走到無法行走,減少生活的便利程度。患者在青春期前骨折機率較高,青春期後擇趨緩,因此在青春期前若採取良好的治療,未來便能維持較好的狀況。

外科治療方面,若只是骨頭斷裂而沒有位移,可以夾板或石膏以固定骨折處。若骨骼變形速度快,或骨折次數太多,也可採取鋼釘手術。今年國健局以罕見疾病開放使用的新式鋼釘在兩端有螺紋可固定住,鋼釘部分分為內、外兩圈,隨著骨頭逐漸生長,鋼釘也會逐漸被拉長,大幅減少孩子在成長期前手術可能要面臨成長後鋼釘長度不足,沒有鋼釘部分的骨骼仍然脆弱、容易骨折,或是部分父母擔心打入鋼釘或穿過生長板,影響孩子發育的可能。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的智力不受影響,職場表現也往往相當優秀,因此,積極接受治療以維護未來的生活品質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容易碰撞、跌倒的活動,例如打籃球、棒球,減少骨折尤其是頭部撞傷的可能性,適合以游泳、水療等可以運動到全身肌肉、訓練肌力的活動取代。若要進行復健或做保健操,應詢問專業復健師的意見,只要維持好關節活動度與肌力,就能好好照顧自己。

達人給彥廷的建議

儘管主治醫師在彥廷小時候預期他大約活到20歲,但其實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病患的壽命,也牽涉到照護方式與品質,比方是否有使用藥物治療、是否進行水療等適合的運動,以維持肌力與關節。彥廷未來可能必須面對脊椎側彎,若脊椎變形嚴重,或已經造成疼痛,儘管彥廷可能擔心手術後無法使用雙手力量移動身軀,或許會影響獨立生活的程度,但建議屆時最好要接受脊椎手術。

彥廷提到自己目前有一個願望,就是泡溫泉,我建議,若有人陪同、或是浴池有無障礙設計,泡溫泉是沒有問題的,但要避免泡溫泉時爬上爬下,在潮濕的地方可能會滑倒的危險,或某些醫院有附設水療,也很適合彥廷。

【原文刊載於《健康臺北季刊》120期】

arrow
arrow

    Ting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