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實際第一次的自助旅行體驗獻給了日本關西,為了延長旅行時間加上妹妹大力推薦京都的hostel,朋友與我找了幾家網路上口碑不錯的hostel,確定日期之後便開始寫mail訂房,然而心中一直有股默默的不安,直到踏進hostel那刻才停止。與hostel的魚雁往返禮貌簡單而明確迅速,換句話說,在我們彼此確認會入住的時間房型人數等基本資料之後,民宿就再也沒有任何要求,即使信中幾次不安詢問是否需要傳真什麼資料或需要預先匯款,這種在台灣訂房的『基本要求』,民宿方面提都沒提,彷彿我們只要在約定時間拎著行李出現就夠了。

於是我心中不安地自導自演了幾回這戲碼:與朋友拖著大行李站在民宿大門口時聽到噩耗:『小姐,由於你沒有事先匯款,我們不確定你是否要入住,你預約的房間已經取消了。』兩個日文不通什麼都娃尬耐的弱女子,在京都街頭悲苦的一直走一直走?

抵達京都時天色全暗,京都車站外下著細且密的小雨,只帶一把傘,容不下兩人與兩個大行李箱,我拉起連帽外套的帽子雨中疾步尋找民宿,結果疾步過了頭提早一個路口轉彎而不自知,在一家Love Hotel前,一個婆婆叫住我們,強迫遞傘給我,那時我連五十音都忘得很稀疏,只能靠很會應用日劇對話應對的朋友,此外就靠漢字、笑容與body language。打掃婆婆看來很擔心兩個台灣女生,硬是領我們走進Love Hotel與櫃臺婆婆研究起我們事先印的民宿地圖,接著,打掃婆婆堅持帶著我們前去尋找其實只隔著一條巷子的民宿。

儘管過了約定check-in的時間,民宿櫃臺仍然好整以暇的等著我們,心中不安的自導自演一格都沒有真實演出過,付了房租、卸下大行李、換了乾衣服,與朋友各撐一把傘疲倦卻愉快的走路去尋找晚餐。

這樣的京都、這樣的日本,我真的沒辦法不喜歡。

後來我才知道,別的地方我不曉得,京都的民宿業者多以mail或電話確認入住時間,入住時再付房價即可。習慣這樣的方式後,對於旅人而言實在是再輕鬆不過,一句話就是一句話、一個約定就是一個約定,知道彼此都會對於這個約定同等看重有種安全感。必須要以訂金來約束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誠信的方式,究竟是對業者的保障還是對消費者的保障?

這幾天又傳出日本有飯店業者拒絕接受台灣旅客訂房的新聞,原因是有太多台灣旅客訂房後不依照時間入住且不取消訂房。其實,一點也不感到意外,雖然感到悲哀。不管哪兒的旅行板都有人疾呼『別再當個失格的旅人』,但還是常聽到『反正沒付定金,不去也沒有損失』的說法。旅遊計畫改變,寫封信、打通電話告知民宿或旅館,有那麼麻煩嗎?別人將尊重送到你手上,結果你反而不要,弄得其他國家的人貼了張標籤在『台灣』身上,這樣的人,說什麼愛台灣都假的。

我想念重然諾的老年代,我喜歡看重諾言的人。某人的名牌包有幾個,對我來說比不上他是否守信重要;哪個不支薪的立委助理的父親是某立委,對我來說比不上他是否自律重要;某人的社會地位多高萬人稱羨,對我來說比不上他是否尊重每個有機體來得重要。就像聽到身邊女生說某某男生長得帥穿得好工作不壞而且不劈腿所以是個好男人,我就免不了火大,不劈腿是對一份情感的基本尊重與配備,不是加分要件!

不只是失格的旅人,身為一個人的基本配備,就算產品外觀看不見摸不到,缺乏還是缺乏,內部崩壞還是崩壞,缺乏基本配備的人們組成的社會旅行團還是政治,都讓人感到很逼唉。

p.s.:我要承認,逼唉是最近跟ㄆㄧˋ哥學來的,很好用,我先承認了喔!沒失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g Lin 的頭像
    Ting Lin

    文字工Ting的生活記帳本

    Ting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